English

“扭亏大王”万德明

1998-08-31 来源:光明日报 万德明肖像 赵和平 画 我有话说

今夏上海的纺织界,有两条消息比天气还要热,一条是原来沪上纺织系统“三国”中的“两国”上海三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二毛纺织厂进行资产重组,另一条是上海二毛纺织厂今年上半年总产值超1.5亿元,创利1000多万元。这两条消息都和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万德明,我国纺织界著名的“扭亏大王”。

万德明任厂长的上海二毛厂是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大型全能毛纺织厂,连续10多年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之首,然而,1983年8月4日万德明走马上任时,二毛厂的情况却极其糟糕:生产效率低,次品多,产品严重积压,负债达800多万元。万德明16岁进的毛纺厂,从学徒做起,30年中几乎干过毛纺厂所有工作岗位,在精纺方面绝对是“权威”。到二毛上任之后,他走遍了每一个岗位,现场治病,手把手教,仅仅5个月便使二毛实现税利600多万元,全年达850万元,一举登上了全国精纺行业第一的宝座。

万德明认为自己的成功主要在两个方面:人才经营和资产经营。

在人才经营方面,万德明有个令人瞠目的“怪理论”,他说:“工资成本越高说明厂长越有本事。”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二毛10多年来在为国家积累上亿资产的同时,职工收入也增加了10多倍。万德明说这是“高薪养廉”,厂里厚待职工,职工自然不会亏待工厂。他对待厂里的职工尤其是年轻人非常严厉。他解释道:“自家的孩子要自家打。自己打有恨也有爱,要让别人打就只有恨,打起来没个轻重。”对企业最容易出问题的搞基建、跑推销的人员他更是时时敲警钟:“你们不要贪。厂里一年给你们那么高的工资,没有亏待你们,你们不要吃人家的饭,不要拿人家的东西!”不难看出,万德明的这些做法不折不扣是在贯彻党中央关于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都要硬”的政策,他取得了成功———二毛厂数千名职工10多年来只有一人犯过小过失。

针对国有企业干部职工的情况,万德明分析道:“一般来说,老职工对‘位置’不感兴趣,他们要钱;年轻人则不同,他们往往不要钱却想要一个好前程。老职工没钱就会产生惰性,青年职工觉得没前程也要产生惰性。”万德明为了激发出职工的活力,当厂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职工派到江苏、内蒙古、广西等地的毛纺厂去搞技术咨询。他说:“这样做好处很多:首先是厂里挣了钱———每一处都可以收10万元—20万元的技术服务费;然后是老职工满意,他们可以弄点钱先富起来;而老职工一走,就腾出位置给年轻人,他们肩上压了重担,活力也就出来了!”

万德明的人才经营是相当成功的。近年来,二毛兼并、联营、承包、合资20多家企业,派了200多人(许多人在二毛只是一般职工)出去担任厂级或中层干部,年轻人多在20岁左右,他们一个个都很能干,精通业务,拿着上千万资金独挡一面,基本上都没有出大问题,这一点别的企业就很难做到。

在资产经营方面,万德明确实也很成功。1983年万德明初来二毛时,正值该企业效益连年滑坡,设备技术只相当于二三十年代水平,无自有资金,固定资产只有1000万元;而到1995年,该厂已有资金25204万元,固定资产达6000万元。中国人民银行将万德明管理的二毛厂作为资本积累的典型,称之为“上海二毛模式”,对其经验进行了专门的总结。大体上,万德明进行资产经营是通过两个方面同时进行运作的:资本积累和托管经营。

万德明想出了五种运行方式解决资本积累问题。其一,“金蝉脱壳”。以技术改造提高新产品附加值,积累资本金,在大规模改造过程中,把原来的旧设备移到郊县和外省市。利用乡镇企业税收政策,保住了工厂原来一块;工厂技改完成之后,出来的产品上了层次新增了一块。这样一进一移,不但还清了技改贷款,还获得了很大利润。最典型的例子是1984年,万德明举债4000万元进行技改。他一反当时旧设备折价卖掉的普遍做法,将旧设备作为投资,移到设备更破旧的浦东东沟分厂,并创造了两个大厂进行技改半年内完成且没有停一天产的纪录。结果,母厂和分厂当年就实现了效益和利润的“双赢”。其二,“借船出海”。以合作、合资等方式获得出口权,利用政策优势赚取外贸利润,积累资本。其三,“挤头班车”。以率先改革的提前量来积累资本。如1992年万德明通过多方努力,使二毛获得“仿三资”政策,在这一优势政策下,大量增加出口,通过外汇升值来积累资本。其四,“风险承包”。结合人才经营,输出管理、技术和经营渠道等无形资产,赚取地区成本差额。其五,“涉足商界”。冲破了当时纺织厂只生产不做买卖的“行规”,既促进产业资本膨胀,又能赚取商业利润。难能可贵的是,在进行资本积累的时候,万德明把握住了消费和积累的关系,使职工收入和其他消费的增长始终控制在利润增长范围之内,并保证了退休工资、职工医疗费等企业福利开支,使二毛始终处在良性的发展之中。

在不断积累资本的同时,万德明首创了以托管经营的方式进行资产经营,扩大生产规模,增强自身力量。1992年,应成都地方政府的请求,万德明答应由二毛帮助成都毛纺厂走出困境。二毛以全额风险承包的方式托管经营成都毛纺织厂,成毛厂加挂二毛分厂的牌子。托管期间,若有亏损,由二毛全额承担。结果,当年就使成毛摆脱了亏损,第二年利润即达到800万元,第三年达到1100万元……在帮助别的企业摆脱困境的同时,二毛厂由于扩大了生产规模,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就这样,通过风险承包、控股参股、收购兼并等资本经营的方式,二毛拥有了近30家分厂,包括5家中外合资企业,二毛厂实际上掌握着以该厂为龙头的企业群体10多亿元人民币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可以自由调度的流动资金达到3亿多元,整个群体员工达到了2万余人,形成了大型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成功地走通了“资本积累——资本扩张——资本经营”之路。

1996年10月,上海第二毛纺织厂顺利地进行了公司化改制,1997年被列为54家上海市重点扶植大型企业集团之一,1998年又和上海纺织系统中的另一家大集团上海三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形势的发展对万德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海二毛厂1998年至2000年的发展规划中,万德明定下的目标是:到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净资产增值10%,利润总额8000万元,利税总额超1亿元,同时进行多元化、外向型建设,并最终实现“建成全国毛纺织业龙头企业,跻身世界毛纺织业先进行列,成为都市经济的脊梁”的目标。上海三毛纺织有限公司去年全年利润为1000万元,万德明今年接手之后,定下今年的利润为3289万元。令人鼓舞的是,在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万德明定下的这些目标完成情况依然十分顺利。“扭亏大王”正扬帆新的征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